——写在《日百文化》报出版100期之际
集团办公室主任 《日百文化》报执行主编谢寅超
走进不平凡的2011年里的九月,《日百文化》迎来了出版100期的日子。此时此刻,我们的内心不禁涌上万千滋味。
仍然记得,八年前的金秋十月,当拿到第一期报纸时,我们深怀着一份对未来的郑重期许;至今难忘,在梳理报纸历年发展轨迹和回顾采编人员呕心沥血、辛勤办报的历程时,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肩上的使命和责任。这样的期许和使命,激励着我们从不懈怠、永不放弃,一次次心系读者踏上征程。
伴随着日百改革与发展的宏大进程,尽管艰难的创业让我们倍感艰辛,却始终痴心不改办报的初衷,以忘我的付出和不懈的追求,努力将《日百文化》报精心打造为“日百名片”。近年来,《日百文化》报的荣耀让大家有目共睹:连续多年被评为“十佳内部资料”,也被广大消费者、合作伙伴赞美有加。作为办报人,我们为办报质量的不断突破而喜悦。在创业的道路上,我们始终没有忘记:不遗余力地为日百的发展鼓与呼,不遗余力地为企业的文化建设鼓与呼,依然是时代赋予《日百文化》报的永恒职责。
同时,我们亦冷静地看到,《日百文化》报有着诸多问题亟需解决,办报实践中还有着长短不等的阵痛,甚至部分难题还很突出,这一切都需要采编人员保持一份足够的清醒,潜心开展学习与研究。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近年来的《日百文化》报的变化,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呈现出一种“加速度”。在形式上,《日百文化》报版式持续向大报、名报“取经”,简练、明快的版式灵活分隔了长短不一的文章,将每一期的策划意图淋漓尽致地传递给读者,不惜版面、打造出炉的一篇篇特稿文章则以醒目的位置、庄重的标题吸引了读者的目光。近年来,我们几乎查阅了国内所有的知名的企业内刊和各种党报、晚报类报纸,学习、借鉴、参考。现行的《日百文化》报版式是长期以来尝试多种版式优中选优的结果,也继续接受着办报实践的检验。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报道内容的不懈求新是《日百文化》报永恒的追求。相较于版式的调整,内容上的变革则更为直接,编辑部不断推出系列稿件、高层论点、焦点稿件等,亦在提高报纸的“含金量”。细数公司近年来的大事小情,几乎都能在内刊的字里行间找到或浓墨重彩或简明扼要的解读,而精心拍摄的新闻照片亦为公司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影像。这些解读和影像涉及公司的基本建设、改革和发展、连锁发展、多元化发展、文化建设等层面,对读者尤其是消费者可谓提供了一个从整体上了解日百改革轨迹、明晰日百发展脉络的便捷通道。
尊重读者、敬畏读者是我们最为重要的办报理念。基于此,求变谋新的“加速度”曾让我们惶恐不安。这是因为:一方面,非科班出身的我们进入了业务研究的空白领域,还缺乏相应经验的我们只能咬紧牙关抱着学习再尝试的狠劲坚持到底;另一方面,采编人员的变动和调整会导致质量的起伏,还可能对读者的阅读造成额外负担。但看到大多数人看着报纸露出满意的笑容时,让我们在如释重负的同时亦感报纸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几乎在每一期报纸出版的前后,都会有读者专程来到编辑部,索要一份报纸以备收藏。来自读者的认可与赞许,无形中增添了我们继续努力的勇气。来自公司上下的激励、宽容与信任,为我们的每一次尝试提供了无穷的信心和最大的可能,我们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得益于公司领导及全体干部员工的支持和鞭策。
毋庸讳言,《日百文化》报所取得的进步,只是日百事业蒸蒸日上的一个缩影;《日百文化》报近年来的变化,仅是公司抢抓时代机遇频频催生巨变的一个片段;《日百文化》报的快速发展,亦是公司改革与发展滚滚浪潮中的一朵浪花。在这样的风雨征程里,充满艰辛的历炼使得我们相信,只要脚踏实地、能为敢为善为,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把过往的成功和荣耀放在永不满足、渴求超越的前提下去审视,现实和理想交错,压力和动力并举,责任和激情随行,这些成功和荣耀正在成为今后进一步发展的垫脚石。当我们从前人的肩膀上看到更为辽阔壮美的天穹,我们放眼远望,前方还有更远的路激励着我们用脚步丈量,前方还有更高的山峰鼓舞着我们奋臂攀越。
将思绪拉回现实,耳畔似乎总在响起干部员工呐喊助威的声音,从蹒跚举步到行走自如,是亲爱的广大读者争相传阅报纸的身影给予了我们强大的动力。是的,挑剔却不乏关爱、严苛却不失温情的读者无时无刻不在鼓舞着我们继续前行。
岁月催老,办报弥新。内刊惟有进一步致力于“深”的挖掘、“活”的尝试、“量”的扩容,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今后的《日百文化》报立足成为全国知名内刊、力求在全方位思考并构建新闻的立体报道模式等方面展开新一轮的追求,从而将内刊精心打造为一张名符其实的“日百名片”。
我们何其幸运,在《日百文化》报出版100期之际,《日百文化》报以及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